我很喜歡我的爸媽給我取的名字。
大抵表達了他們對我的預言或期許,能做個善良厚道、而且感情豐沛因而能理解他人的人,我也正努力朝著這個方向走
簡單介紹一下我的家庭福音歷程,我的母親大約在1970年在金華街受洗,而後因父母媒妁之言回老家結婚,我爸是個心地柔軟的人,是個黃金慕道友,不久後也接受福音受洗,他曾跟我分享他最喜歡教堂裡面掛滿許多與福音相關的照片,當媽媽第一次帶他到教堂去時,被牆上的照片吸引住,久久無法移開視線,內心有種說不出來的感覺,告訴他這裏是平安的家,後來才明白那是聖靈的感覺。
於是,我有幸能從小自教會長大,學習許多寶貴受用的事情。
今天,我想跟大家分享我人生當中的三個期望。
從小我爸媽就嚴格要求我們要遵守神的誡命。
凡舉守安息日為聖、禁食、什一奉獻、每週家人家庭晚會、每日看經文、一起跪下來做家庭祈禱、陪課、參加唱詩班等等
亞洲傳統父母並不講求什麼循循善誘、因材施教,大多是一個命令一個動作,關於他們覺得對的事情
直到我還記得有些最難熬也難忘的回憶是,當母親感覺一來,家庭睡前的祈禱往往總是長達半個小時,而母親一邊流著眼淚一邊向神傾訴時,即便腳麻掉了卻也不敢打斷
還有國高中時期冬天寒流來,清晨四點半無論我們如何耍賴總是準是把我們從被窩挖起的爸爸,當我們在教堂裏頭上課他就在外面等待,就這樣完成了福音進修班
我也記得,無論是參加高中或大學的聯招學測,前一天不是在家K書,而是在台南或高雄參加支聯會舉辦的各式各樣活動
我的父母用他們的榜樣建立了生活中的標準和優先順序,使我印象深刻
他們要我在年輕的時候就培養遵守神誡命的習慣,一旦到了需要單獨面臨抉擇之際,就能毫不猶豫的選擇正確的事
他們希望我,他們的第二代,甚至未來的子孫,都能成為屬神的人。
【我知道,這是父母對我的期望,這是我人生第一個感受到的期望】
從小我最愛看偉人傳記,諸如貝多芬、莫札特、鄭成功、華盛頓、史懷哲、多倫布、萊特兄弟、安徒生、馬可波羅、南丁格爾、居禮夫人之類的
沉迷的時候連外面的聲音都聽不見,廢寢忘食的讀著,歸功於母親兩歲時就教我認識注音符號,因此打三歲起我就能按著ㄅㄆㄇㄈ自行拼讀起故事書來,津津有味
有次母親氣急敗壞衝進房間,那時我正趴在床上任憑自己的想像力馳騁腦海中的天際,快樂不已,完全沒有聽到或看到他
直到她生氣的打了我,我這才發現她已經呼喚我去吃晚餐呼喚了,包含衝進房間之前加起來有近20分鐘之久
你們或許就能想像我有多著迷,多忘情,多enjoy在其中欲罷不能。
是的,我內心總嚮往著他們遭遇困難時的堅強,還有他們的所展現出來的天分洋溢,羨慕不已,期待自己也能如此
直到現在回想起來,都還能清楚記得內心的那股悸動,我甚至開始期許自己也能成為不平凡,對這個世界有貢獻的人。
【這是我對自己的期望,也是第二個很明確的期望】
直到我上了大學開始出外生活、半工半讀的時候,面臨大量與我不同價值觀的朋友,開始自己獨自處理和面對人生的問題時
坦白說,我直到那個時候,才強烈的意識到【第三個存在我生命中的期望:也就是神對我的期望】
大概是那個時候,遲鴻文教長給我的一個教長祝福,裡面提到了我的屬靈恩賜,以及神給我今生的使命,
提到協力聖職推展福音,提到成為錫安山上的拯救者,提到聖殿婚姻、出國進修、傳教,也提到身為妻子和母親的責任等等。
我也必須承認,調整自己的渴望和主對你的期望一致,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我們往往需要取捨。
但就像達林鄔克司長老教導我們的,這個世界上有許多好、更好、最好的事情,而我們必須選擇最重要的事情。
我也相信只要忠信不渝,隨時祈禱,神的應許必在最適當的時機,或先或後的一 一實現。
綜合以上,我想分享兩個感想和見證,很簡短也很簡單,卻因此調整了我生活的優先順序,也改變了我今生的路徑。
第一、父母的期望、我的期望、還有神的期望,最重要的是神的期望。
第二、無論我在世人的評價中是否不平凡,即便我是這個世上最平凡無奇的人,神都會用最豐盛的愛來愛我。
我真的知道唯有藉著耶穌基督的大能,我們才能增進我們所缺乏的、進而克服我們的軟弱之處
藉著耶穌基督的贖罪,我們才能得著救恩,而有著對永生的盼望;唯有藉著祂,我們才能即便處於生活中的苦難中,依然充滿感恩,感覺到快樂。
我相信祂活著,我知道當我們在一切苦難中,耶穌基督也同受苦難,祂理解我們。
我很榮幸能認識福音,很榮幸擁有骨肉的身體,很榮幸能擁有機會來到今生接受驗證,以上是我的見證分享,奉耶穌基督的名,阿們!
留言列表